收藏聚桥|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聚桥官网!

广州聚桥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学校文化建设成就教育理想,只做有灵魂的设计

全国咨询热线:020-85511713
13928768168

10年专注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和执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聚桥资讯中心 » 文化之窗 » 高校思政教育基地升级改造案例:老空间如何焕发新思政活力?

高校思政教育基地升级改造案例:老空间如何焕发新思政活力?

文章出处:http://www.gzjuqiao.com/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高校思政教育基地升级改造案例:老空间如何焕发新思政活力?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25-10-20 10:00【

在许多高校,都存在一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空间”——或许是略显陈旧的校史馆,或许是使用率不高的报告厅,又或是某个沉淀了岁月痕迹的纪念场所。这些空间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学生认知习惯的变化,它们逐渐面临吸引力不足、互动性欠缺的挑战。如何让高校思政教育基地“老空间”焕发“新思政活力”?关键在于一场以“活化”为核心的升级改造,让空间从静态的“陈列室”变为动态的“对话场”。

高校思政教育基地设计

第一步:重塑叙事逻辑,从“陈列史”到“讲述人”

老空间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打破传统“以物为中心”的陈列模式。过去,展柜里的老照片、旧文献、实物模型虽然珍贵,但往往只能“被动观看”,难以引发情感共鸣。升级改造的核心,是将空间从一个“沉默的讲述者”转变为一个“热情的对话者”。

例如,一个校史馆可以不再按时间线简单罗列事件,而是围绕“精神传承”这一主题,打造若干个故事单元。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墙、声音装置等手段,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学长学姐“相遇”。不再是“这里有一张建校初期的照片”,而是“请听,这是当年第一代学子在煤油灯下读书的心声”。这种叙事逻辑的转变,让冰冷的历史有了温度,让空间本身成为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的“讲述人”,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悟精神力量。

第二步:植入科技元素,从“观看”到“体验”

“老空间”的“老”不在于物理年龄,而在于表达方式。适度引入科技元素,是激活空间活力的有效催化剂,但切忌为技术而技术。科技应服务于内容,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可感可知。

在一个原有的报告厅里,可以保留其庄重的主体结构,但将传统的舞台背景改造为沉浸式LED大屏。当讲述“两弹一星”精神时,屏幕上可以呈现戈壁滩的星空与风沙,配合环绕音响,让学生瞬间“置身”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在走廊或休息区,可以设置AR互动点,学生用手机扫描墙上的老照片,屏幕上便会弹出相关的动态影像或人物访谈,让平面信息立体化。这种“轻量化”的科技植入,既保留了空间的厚重感,又增添了探索的乐趣,实现了从“我讲你听”到“我们一起体验”的转变。

第三步:拓展功能边界,从“教育基地”到“文化客厅”

要让老空间持续焕发活力,就必须打破其单一的教育功能,将其打造为一个开放、多元的“文化客厅”。思政教育不应只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发生,而应融入学生的日常。

改造后的空间可以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核心区保留主题展览,侧翼则可以开辟成小型研讨室、读书角、甚至是咖啡吧。这里可以定期举办“青年说”沙龙、红色经典读书会、主题文创工作坊等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来这里参观学习,更可以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火花、进行社会实践。当思政教育基地从一个“必须来”的任务点,变成一个“愿意来”的打卡地,它的影响力便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真正融入了校园文化生活,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

总而言之,老空间的焕新,是一场从“形”到“神”的全面升级。它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更贴近当代青年的方式,重新讲述那些值得被铭记的故事。当空间有了温度、科技有了灵魂、功能有了边界,思政教育便不再是一堂课、一次参观,而是一场润物无声、持续滋养的心灵对话。这,正是老空间在新时代所能焕发出的最动人的思政活力。


聚桥文化,只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机构

0ab0b8b10c2a679405a83c1ee3ec07f8_6382114168074118414741737.png

 全国服务热线:020-85511713 QQ:2903631311




相关资讯

聚桥首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厅廊文化设计学校景观文化设计关于聚桥网站地图

聚桥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20-85511713/855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