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聚桥|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聚桥官网!

广州聚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专注学校文化建设成就教育理想,只做有灵魂的设计

全国咨询热线:020-85511713
13928768168

10年专注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和执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聚桥资讯中心 » 文化之窗 » 思政课的道理“讲什么、怎么讲”

思政课的道理“讲什么、怎么讲”

文章出处:中国教育报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思政课的道理“讲什么、怎么讲”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23-10-27 11:51【

长期以来,“思政课是什么、讲什么、怎么讲”的系列问题萦绕在思政课教师耳边,检阅着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使命。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辩证统一。唯有从根本上揭示思政课“是什么”,才能在实践中科学、能动地回答好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揭示了思政课“是什么”这一本源性问题,进而为回答好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奠定了基础,为持续推进思政课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6.jpg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思政课课堂教学需要讲哪些道理?实践教学又需要讲哪些道理?二者如何结合去讲?能否交叉讲、互补讲、联动讲?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讲道理的全局性、系统性、层次性、差异性方面如何做到既循序渐进又协调统一、既有序衔接又同频共振?

具体而言,思政课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讲道理。

宏观层面讲马克思主义之真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更是真理,这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共识,也日渐成为人类共识。中国大学、中国大学的思政课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色,关键在于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名正言顺、持之以恒地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真理,全方位、立体化讲出真理的深度、高度、厚度及温度,用精彩的思政课助力学生赢得出彩人生。同时,思政课还要在主动、自觉、深刻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践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魅力、真理光芒和批判精神,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顽强战斗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之真理需要经常讲、反复讲、代代讲、接续讲,与时俱进、常讲常新,不断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定科学信仰、提升理论自信、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等高含金量“组合拳”的方式,确保大学生顺利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观层面讲中国发展、崛起和复兴之“道”和“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千疮百孔,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时面临着亡国灭种之风险。中国怎么了?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全体中国人民在苦难中思考,无数仁人志士于艰辛中探索。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才让多灾多难、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真实鲜活、艰苦卓绝的抗争史、奋斗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的过程,宣告中国人民已独立自主地走上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大道。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尤其是三年疫情大考中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无不诉说着中国发展、崛起和复兴之“道”的真实和不易,也生动诠释着中国发展、崛起和复兴之“理”的必然与秘诀。中国人民选择的这个“道”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认准的这个“理”就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系统性、体系化的“理”。“道”走得对、行得稳、致得远,是因为“理”的脉把得准、方向引得对;“道”走对了、行稳了、致远了,更能证明和凸显“理”的科学与自信。思政课需要时刻紧跟这个“道”、紧贴这个“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系统性地把“道”和“理”讲清楚,尤其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讲透彻,帮助学生在史实结合、史论互动中学懂弄通“道”和“理”的历史必然与辩证关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微观层面讲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常理”。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之为人,其根本不在于人的自然性或动物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思政课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领悟蕴含于“小我”与“大我”、“小德”与“大德”、“私德”与“公德”之间的“常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政课要积极引导学生摆正并处理好“小我”与“大我”、“小德”与“大德”、“私德”与“公德”的辩证关系,主动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以“小我”的成长助推“大我”的进步,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舍“小我”为“大我”,在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的同时不断增强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并领悟蕴含于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得与失、对与错之间的“常理”。使学生逐渐明白,凡事学会从长远看、理智地看、辩证地看、换位思考地看、将心比心地看,其结论或许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常理”讲清楚讲明白,思政课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各种变幻莫测、纷繁复杂而又精彩万分的社会关系,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既能独善其身又能相善其群,在正确“三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学业观、爱情婚恋观、择业创业观等,确保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愉悦、向上向善,努力使自己成为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

回答了“是什么”“讲什么”的问题后,思政课接下来面临的是“怎么讲”的问题,即教育方式方法层面的知识和技巧。到底应该怎么讲道理?怎样才能讲好道理?如何评价道理讲得好不好?学生通常乐意接受哪种讲道理的方式方法?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虽然迄今为止,上述问题似乎都没有标准答案,但共识却一直在成长、丰富之中,如: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等。深层次追问思政课怎么讲道理,其精髓和要义是“得法”。

思政课怎么讲才算“得法”?为什么“得法”了方能把思政课讲出彩?

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在学习优秀中“得法”。优秀之所以为优秀,是因为优秀者身上已然形成或拥有公认的、独具个人特质和实践魅力的教学理念(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注重高阶性)、教学气质(如自信大方、风趣幽默、激情澎湃、抑扬顿挫)、教学方法(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信手拈来)、教学风格(如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融会贯通)等。因此,主动学习优秀、不断用心领悟优秀的精华之所在,才可能“得法”。

另一方面,“君子一日三省”,在反思不足中“得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反思的缺失与不足,尤其是教学反思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有无、多少,直接影响着教学是否“得法”、在多大程度上“得法”。倘若说学习优秀将使自己有机会成为优秀,那么,反思不足将决定自己能否真正突破瓶颈、把握机会,最终成长为优秀。

贵在得法之“贵”除表明“珍贵”之意境外,也说明因人制宜式“得法”(即适合自身优势和特长的才算“得法”)和因课制宜式“得法”(即符合课程内在属性和本质规律的才算“得法”)的重要性。它还暗含着“难得”之要义,因为成为“优秀”、找到“得法”的过程注定充满了艰辛,不能一蹴而就。唯有用毅力和坚韧潜心问教、真心求教、用心施教,久久为功、绵绵发力,方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相关资讯

聚桥首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厅廊文化设计学校景观文化设计关于聚桥网站地图

聚桥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20-85511713/855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