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聚桥|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聚桥官网!

广州聚桥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学校文化建设成就教育理想,只做有灵魂的设计

全国咨询热线:020-85511713
13928768168

10年专注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和执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聚桥资讯中心 » 聚桥课堂 » 以人为本的校史馆设计:注重校友与师生的互动参与感

以人为本的校史馆设计:注重校友与师生的互动参与感

文章出处:http://www.gzjuqiao.com/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以人为本的校史馆设计:注重校友与师生的互动参与感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25-09-28 10:00【

校史馆,不应是尘封记忆的“历史仓库”,而应是鲜活生长的“精神家园”。在当代校史馆设计理念中,“以人为本”早已超越口号,成为衡量场馆生命力的核心标尺。尤其在校史馆这一特殊场域中,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收藏了多少文物、展示了多少奖状,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位走进来的校友、师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阅读历史”到“书写历史”。

校史馆设计理念

一、打破“玻璃罩”思维:从“请勿触摸”到“欢迎共创”

传统校史馆常以“保护文物”为由,设置大量隔离栏与警示牌,无形中筑起心理高墙。以人为本的设计,首先要拆除物理与心理的双重屏障:

可触摸的历史:复刻老课桌、打字机、实验仪器,让观众亲手操作,感受时代质感;

可书写的墙面:设置“校友寄语墙”“时光留言本”,提供实体笔墨或电子屏,鼓励即兴抒怀;

可带走的记忆:自助打印老照片明信片、生成专属“校友身份卡”,让记忆具象化、可携带。

二、角色代入:让每个人都是“校史主角”

校史不是校长与名人的专属,而是由无数普通师生共同编织的织锦。设计需创造“角色代入感”:

“寻找我的足迹”互动屏:输入入学年份、院系、宿舍楼,系统自动生成“你的校园地图”与当年大事件;

“校友数字分身”计划:征集校友老照片与故事,AI生成虚拟形象,在展厅“现身”讲述青春往事;

“师者如灯”声音档案:录制退休教师口述史,观众戴上耳机,即可“坐在老教授对面”听一堂穿越时空的课。

让清洁工阿姨的故事与院士的成就并列展出——这才是真正“全员校史”。

三、情感连接器:打造“记忆触发点”与“仪式感空间”

人对空间的记忆,往往由情感锚点激活。设计需精心设置“触发器”:

气味记忆:在老图书馆复原区释放油墨与木架的混合气味,在实验室展区模拟化学试剂气息;

声音地标:循环播放不同年代的上课铃、广播体操音乐、毕业歌,瞬间唤醒集体记忆;

仪式空间:设立“校友重走入学路”打卡点、毕业生“时光胶囊”埋藏区、新生“校训宣誓角”,强化身份认同与代际传承。

四、共创式策展:把策展权交给“用户”

最高级的参与,是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

“我的校史我策展”平台:开放线上投稿通道,校友可上传老物件照片、故事、视频,经审核后动态更新至实体展厅;

主题月共创计划:如“食堂记忆月”“社团风云月”,邀请相关群体提供素材并参与布展;

“校史盲盒”互动墙:观众可抽取未知校友故事卡,阅读后写下感悟贴于墙面,形成“故事接龙”。

当学生策展团队将90年代摇滚社团的磁带与歌词手稿布展,校史便有了青春的脉搏。

五、科技赋能参与:低门槛、高情感、强社交

技术不是炫技,而是降低参与门槛、放大情感共鸣的工具:

AR合影机:扫描校徽,即可与历史建筑或虚拟校友“同框”,一键分享社交媒体;

校史知识擂台:多人协作答题游戏,胜者名字投影至“荣誉星河”;

“声音邮局”:录制一段给未来自己的话,设定10年后由校史馆邮件发送,制造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一位新生在互动屏上找到自己与三十年前学长同住一个宿舍的缘分;当一位校友在留言墙写下“我终于找到了青春的证据”;当退休教师在口述史展区被学生团团围住——这一刻,校史馆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不再是一个“去参观的地方”,而是一个“被需要的精神故乡”。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让每个人在这里看见自己、找到归属、参与书写——因为校史,从来不是过去的故事,而是我们共同呼吸的现在与未来。


聚桥文化,只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机构

0ab0b8b10c2a679405a83c1ee3ec07f8_6382114168074118414741737.png

 全国服务热线:020-85511713 QQ:2903631311


相关资讯

聚桥首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厅廊文化设计学校景观文化设计关于聚桥网站地图

聚桥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20-85511713/855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