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4.0时代的开启,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们开始不再将学习空间视为固化、静态的产物,并对教育主体——学生与空间的关联、互动进行探究。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天,聚桥文化带您了解校园空间设计的“小”心思能变“大”空间。
变“教室”为“学室”
学校不是“工厂”、“兵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主导者”,而是成为面向学生能力建构的引领者、促进者与支援者。通过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环境对话”,打造适应不同学生需要、以素质建构为核心的“学习生态链”。
如,创客工作室的设计,利用可拼接桌椅灵活排列组合,让空间重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利用电子大屏、智慧互动黑板、拼接桌椅等丰富空间功能,从心理学、行为学层面上启发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教室设计,形成教、学、人三合一。
变“图书馆”为“多元学习中心”
学校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借书还书的场所,而是集“藏、借、阅、研、休”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学习中心。全面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图书馆,也是师生学习创造的智慧中心。
图书仓库转变成学校的阅读中心、资讯中心、学习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成为一个多元化、阅读型、复合型的综合场馆。
图书馆功能应是灵活丰富的,给师生提供休闲交流、合作互动的公共场域,成为一个思维广场式的活动空间。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集中的场所,应设置相应的学习集群,方便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
变“走廊”为“学习街”
走廊的设计,可利用其功能的多样性,兼顾实际与创意,设置学习区、讨论区、休闲区,便可将走廊空间变身为一条大型开放的“学习街”,激活其原本只承担交通功能的走廊,让其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共享空间。
聚桥文化从策划、设计到落地实施,秉承“规划一步到位,项目分步实施,工作逐步完善,品位明显提升”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能为您提供集美学意义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品牌。
聚桥文化,只为提升您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形象而努力!
全国服务热线:020-85511713 QQ:2903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