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史馆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路径[
08-12 09:50
]
-
高校校史馆浓缩着一所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奋斗成就、使命愿景等,展示着高校的悠久历史、育人理念、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对于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高校校史馆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善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将丰富的校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08-08 12:00
]
-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是重要方面。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的手段,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创新教学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更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
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守正”与“创新”[
08-07 09:56
]
-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校办好新时代思政教育、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时代内涵与要求为指导,守思政教育之正,创方法路径之新,不断构建和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把握教育三重属性 持续深化思政育人[
08-03 16:00
]
-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为谁培养人,是办学方向问题,是办好党和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办好思政课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中国教育的定位坐标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批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系统的崇高使命,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应有之义。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特优势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08-02 09:00
]
-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着力强调一体化协同育人。从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再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一体化建设认识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的四维路径[
08-01 09:00
]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面对“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使命要求,建好“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办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
-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07-31 09:18
]
-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传统的思政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担当新时代新征程的教育使命。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须着力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知识课堂”与“智慧课堂”、“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07-29 12:00
]
-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阵地、为党育才高地、多元文化聚集地,贯穿起青年学子从少年向青年、从学校向社会、从启发向培塑的成长全过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厚植时代性、实践性、特色性的高校校园文化,打造以文化人、以文促才的文化矩阵,以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高质量发展。
-
高校传承地方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07-18 12:00
]
-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各种活动及其结果的遗存,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实践结晶和精神价值,必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对此,应加强校地联合,协同开展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传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立德树人上的重要作用。
-
教育部直属高校推进廉洁文化教育走深走实——廉洁清风满校园[
07-17 15:00
]
-
自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以来,教育部各直属高校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知识问答、作品征集、课堂实践3个单元7项专题活动,将廉洁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等各环节,多途径、多形式推进廉洁文化教育走深走实。
-
传承红色基因 涵育时代新人[
07-16 15:17
]
-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也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色育人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
-
校园文化资讯: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05-27 12:00
]
-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幸福,并实现良好人格的塑造,使其具备高度自信心,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就具体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以期能为高校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
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05-20 10:20
]
-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办好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宣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成效,展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倡导技能文明,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凝聚各方力量,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
最新教育资讯:加快推进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
05-16 09:25
]
-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
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05-14 09:13
]
-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
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04-27 10:47
]
-
高校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广西财经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以廉润德”与“廉洁树人”作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之策,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切实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实效性,不断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着力培养崇廉明德、正以修身的新时代大学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
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一〇一计划”[
04-26 10:27
]
-
日前,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理念再深化、质量再提级、范围再拓展,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根基。
-
新时代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03-29 10:30
]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思政课”是一种具有“大格局”特征的全新思政课堂新形态,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优化、升华和超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价值导向,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现实观照。
-
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03-27 14:44
]
-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阵地、为党育才高地、多元文化聚集地,贯穿起青年学子从少年向青年、从学校向社会、从启发向培塑的成长全过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厚植时代性、实践性、特色性的高校校园文化,打造以文化人、以文促才的文化矩阵,以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发文: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03-19 09:12
]
-
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记录总数:164 | 页数:9 123456789
以上只列出部分代表案例,更多案例因与客户签署保密协议,不予公开